【社科之光】台南東山龍眼產業面臨危機,成大協助轉型求生機

台南東山龍眼乾聞名全台,有百年歷史的龍眼窯也是珍貴的文化資產,但近年受到氣候變遷、人口老化等影響,產業面臨危機,成大社科院最近邀集相關討論,希望能夠協助當地爭取更多資源、建構工作團隊,讓產業有機會轉型,重獲生機。

研討會由成大社會科學院科技治理研究中心主辦,邀請東山區區長呂煌男、農糧署南區分署長羅正宗、水土保持局台南分局副局長祝正敏、台南農改場長楊宏瑛及東山果農等參與。

科技治理中心主任楊永年表示,從台南縣到合併後的台南市政府,都相當關注東山龍眼產業,並一度希望爭取將龍眼窯列為文化景觀,但是產業仍面臨危機,例如在氣候變遷之下,去年落果、裂果嚴重,減產5成,同時剝龍眼、龍眼窯都需要大量人力,但因為工作辛苦,很難吸引青年回鄉,而面臨嚴重的人力不足問題,成大目前在科技部計劃的協助下,希望能夠進一步幫助東山產業發展。

呂煌男表示,目前東山龍眼栽種面積1387公頃,而傳統的烘焙窯有3000多座,是全台最多的地區,未來希望設立東山龍眼文物故事館及咖啡體驗館,進一步推動與保留產業文化。

祝瑞敏表示,目前農委會推動「金牌農村」,協助產業永續發展,會進一步幫助東山爭取相關資源。

楊宏瑛表示,台灣有不少年輕人前往澳洲打工換宿,當地農場的設備比起台灣農村確實先進很多,要吸引青年回鄉,設備的更新與場地的改進,都是必要考慮的。

羅正宗表示,東山的龍眼栽種面積約占全台13%,目前政府不僅有烘乾設備的補助,也補助進行產銷履歷,龍眼可以吃鮮果,還有龍眼乾及龍眼蜜,產業價值很高,應該有機會可以吸引青年回鄉。

龍眼農黃文賢及東山仙湖農場場主吳侃薔表示,近年因為龍眼不斷推動矮化,砍下來可以作為烘焙窯需要的枝幹越來越少,甚至需要向外縣市購買,未來如果農業也要減碳、有碳權的問題,可能要改為用水力發電的電烤爐。

龍眼農伍展志則希望能夠開發更多產業價值,例如龍眼花近年在改良場研究下,發現對治療三高有幫助,還可以修復腦細胞、抗憂鬱,未來如果能夠再結合產業小旅行,應該有更多商機。

龍眼農鄭文福正在大學唸書的女兒鄭博雅表示,之前地方上曾經做過打工換宿,參與的年輕人反應都不錯,可惜沒有繼續下去,希望能夠繼續推動。


原新聞連結:https://udn.com/news/story/7326/6131661?fbclid=IwAR36-RM3DK34wgwL55wJxYQmbTHdRUreAJSEPtjewNEcFrs4-ZzkjbldYPE


回上一頁